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主治病种 > 中医外科 >
中医外科
内痔
时间:2015-10-10 10:34作者:admin浏览:
  内痔是直肠下部、肛管和肛门缘的静脉丛淤血、曲张、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柔软静脉瘤。多发生于成人,随年龄的增大痔核也逐渐加重。中医称为“后病”、“引病”。

【病因病机】

现代医学认为内痔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从解 剖上看直肠上静脉及其分支无静脉瓣,血液回流不畅,易于郁积。加上习惯性便秘、久站、久坐、长期负重远行,腹压增高,门静脉高压,妊娠分娩、腹部肿瘤、饮 食不节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、久泻久病、肛门部长期受冷受热等因素,均可导致本病。

中医认为,痔的内因为气血虚损、阴阳失调;外因为过食辛辣厚味、便秘、久泻和外感湿浊等导致肠胃功能失调,湿热下注肛门,阻滞脉络,血行不畅而成。

【诊断要点】

1、便血为主要症状,早期大便带血,继而滴血,重者喷射状出血。如长期持续性便血,可见贫血;内痔脱出,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出,便后能自行还纳;重者不能自然还纳,常需用手推回;严重者出现嵌顿、发炎疼痛和流出分泌物。

2、截石位窥镜下检诊在3711点为内痔原发区或在其他部位齿状线内侧可见有圆形发暗的痔核。

【辩证论治】

内痔的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,此外还有活血化瘀、凉血止血,润肠通便,补气升提诸法。宜根据病情灵活运用,且需结合外治。一般病人可以不服中药。若服中药,通治可服化痔丸;止血常用仙鹤槐榆汤;气血不足,长期失血常用归脾汤;痔核脱出常用补中益气汤。

中药内服通治法

治法:清热收敛,活血散瘀,止痛止血,润肠通道

【外治法】

(一)注射疗法

(二)中草药熏洗外敷

选用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消肿、止痒止痛、收敛止血作用中草药煎水熏洗患处,也可用纱布蘸药液温敷与患处。或用中草药研粉调糊外敷,常用于发炎、水肿的嵌顿内痔。

(三)结扎或切除

【预防与护理】

1、观察病人大便的性质、次数、便血量,便血严重者要注意是否有休克症状。

2、嘱病人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,多饮淡盐水及进食蔬菜类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。

3、内痔注射前应详细询问病史,有无出血倾向和药物过敏史,并交代治疗过程,消除顾虑,取得病人配合;嘱托病人解除大小便。

4、避免饮酒,勿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饮浓茶水。

医生介绍

潘剑

潘主任, 新乡潘剑中医 主任,技术精湛,爱心无限!熟知中西医科学知识,擅长中医药防治工作,深入系统学习中医临床知识,工作20年,诊治各类患者数
返回顶部